微信扫一扫
联系客服一对一咨询
电话咨询
020-29053700
试析博物馆文创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3-17
作为文化中枢,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脉的记录者,文物保管、典藏的研究者,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文化体验更成为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中心。在这一视域下,博物馆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与创新利用、多元化体系的完善建设、包容共享的思想意识将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文创衍生品定制产品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作为文化中枢,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脉的记录者,文物保管、典藏的研究者,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文化体验更成为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中心。在这一视域下,博物馆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与创新利用、多元化体系的完善建设、包容共享的思想意识将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文创衍生品定制产品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单从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步较晚,在本世纪初初步呈现一种碎片化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为博物馆文创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确定92家单位为全国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定制产品开发首批试点单位。这些单位根据自身馆藏资源情况与特点,制定文创试点方案并逐步探索实践,其他各级博物馆也纷纷效仿。

 

经过四年探索,博物馆文创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故宫文创的热卖、《国家宝藏》的热播等充分显示出人们对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热爱与追捧。但在新时代要求下,文化设计创意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文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文物大省文创发展优势明显,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相对迟缓。从行政层级上看,省级和地级市大型博物馆馆藏资源、对外可利用合作资源丰富,文创发展质量较高,而中小博物馆则缺乏资源优势,对外合作缺乏吸引力,文创产品创意不足,品类有限,发展相对薄弱。

 

从隶属关系上看,国有文物系统所属博物馆在文创发展上享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条件相对较差。从博物馆文创资源开发利用来看,文创开发主要建立在馆藏文物和陈列展览的基础之上。对于博物馆品牌形象的打造、主题活动的衔接、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以及自有空间的利用尚不充分。对社会资源的融合,开始在机场等公共空间中尝试,而与之密切的旅游产业、影视产业、高等院校等合作融合不足。

 

从博物馆文创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来看,文创授权机制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已经形成,但是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博物馆文创的开放程度与利用水平。

 

发展是曲折向上的过程,机遇也与挑战并存。面对博物馆文创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调整发展策略加以解决。笔者认为,构建符合本馆发展的文创体系,建立更加开放融合的合作模式,以及构建智慧博物馆将会推动博物馆文创的进一步发展。构建符合本馆发展的文创体系是博物馆发展特色文创的前提。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5535座,如何能让博物馆摆脱“千馆一面”的困境,走出自己的特色是博物馆必须跨越的阶梯。可以说每一座博物馆的建设之初与发展都有其文化个性,梳理文创发展体系就是重新认识与深挖自身的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总结归纳本馆特色与发展方向,打造符合本馆的品牌形象,充分利用自有空间和人才队伍,积极开发和展示本馆特色的高质量文创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逐步形成口碑和品牌效益,为吸引社会资源,乃至跨界产业合作与融合做铺垫。建立更加开放融合的合作模式,是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创积极性,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提升产品设计和服务水平,完善文创产品营销体系的关键因素。开放融合的合作模式即资源的互相开放,产业的相互融合,合作的多元化。博物馆要以开放的意识、开放的姿态去欢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鼓励企业通过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文创产品开发,拓宽文创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其中,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加快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步伐,借助旅游产业的力量,扩大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激活文创事业的效能。构建智慧博物馆是文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信息可视化、网络化对象技术提高博物馆管理和服务效能,通过人工智能、混合现实和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博物馆的跨界融合和创新驱动。此外,通过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构建完整的文创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和授权机制平台。在规范博物馆文物、文化资源利用的同时,拓展文创发展的空间,保持发展的生命力。

 

发展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文创事业,应该立足于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正确认识博物馆发展的现状,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巩固自身发展基础优势的同时,树立更加开放包容的意识,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社会资源,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的文创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版权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